张智安,威海市文登区人,1957年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高级研修班学员,曾任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担任过文登市技工学校学生工作处主任。自1999年起多次参加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培训。高级讲师。在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在学校师生中为惆怅苦闷、烦恼自卑者指点迷津,教暴躁偏执、抑郁焦虑者学会调适,自始至终是学生才智的良师,心理的灵师,人生的导师和知心朋友。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咨询中辅导中,为老师学生和家长做过上百场心理知识讲座。主要学术论文有:《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分析》、《行为矫正原理》、《厌学倾向的克服》、《心理烦恼的化解》、《抑郁状态的调适》、《兴趣爱好的培养》不良情绪的控制等。

     擅长:教育、择业、人际交往、情感、网瘾、婚恋和人生困境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的测量和辅导。

    手机:13963178588
 
 
 
 
 
不要使老师产生“生源性”心理

   “生源性”心理,是指源于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甚至公开顶撞而使老师产生不利教学的心理活动。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如何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要是学校领导的责任,但是学校也有一部分责任,这就是尊敬师长,尊重他们的劳动,正确对待他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正像有各种不同的学生一样,也有各种不同的教师。教学经验有多寡,教学水平有高低,表达能力有强弱,讲课有不同的风格,我们尊重教师,但不要迷信,不要依赖,任何迷信和依赖都会防碍自己积极性的发挥。水平高的教师有时可能讲得不够严密,也可能因疏忽而出错,如果学生迷信他们,就可能受害,以错为对的接受下来,对教学水平不令我们满意的教师,不要埋怨或反感。学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应该的,合理的。哪一位教师不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但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得很高的。“教学相长”学生也有责任帮助老师,这就是要以尊敬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要耐心等待,不要操之过急。
    学生对老师究竟应该注意哪些礼貌呢?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十点:
    1、见了老师要主动打招呼,早上问“老师早”日常见面部“老师好”分别时说“再见”或行鞠躬礼。
    2、上课或下课时要集体起立行注目礼。
    3、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4、课堂提问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5、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强词奇理。
    6、进入教室,下课出教室,下楼梯或在其他人多的地方与老师相遇,要让老师先走。
    7、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允许方可进入,给老师递送或接受老师交递的东西时要用双手,表示敬意。
    8、要关心和支持老师的工作,积极做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
    9、要热情欢迎老师家访,送老师出门时要说“再见”或“慢走”。
    10、对老师有意见要用正确方式善意提出,不在背后议论。
    师生之生的认识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认识上出了偏差,错怪了学生,固然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但如果学生对这种反感不加克制,而听任情绪的烈马信马由缰的话,则往往会加深教师的错误看法。师生间相互错误认识后恶性循环,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教育难于进行下去。显然,这种情况是应尽量避免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错怪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冷静,当老师错怪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冷静,努力克制自己,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可以解释的时进行解释,一时便于解释的可暂时放下,等待以后找机会再解释,这要可防止形势在以馼都不冷静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
    2、解释,错怪是一种误解,一旦误解消除,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因此,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自己从旁向老师解释,以消除老师在一时一事认识上的偏差。
    3、体谅,当老师错误自己时,要谅解老师是处于“恨铁不成钢”的动机而关非出于恶意,因而主动消除自己对老师的反感,可能相到老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学生又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性,且又都处于在发展变化之中,一时观察判断错误在所难免。倘若能这样设身处地地体谅老师就能一如既往地对待老师而不会与老师顶撞,抗拒了。
    老师偶尔讲错了,可以而且应该提出来。但是不要讥讽嘲笑,不要起哄,以免伤害师生感情,打击老师的积极性。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受害的还是我们学生。
    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但老师不是神仙,每位老师难免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错误,只要不防碍“传道、授业、解惑”就不要过份地求全责备。只要老师有一技之长,在学业上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就应该尊敬他,尊重他的劳动。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我们不要反感,“的于责人,暗干责己”是常见的。对于老师的诸如此类的缺点,可有个谅解的态度,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要在背后指责老师。
    至于老师的讲授风格,表达能力,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也不易迅速改善,对于这些我们要去适应,不要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更不要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讲课风格,就不喜欢他们授的那门学科,如果是老师有违法行国,则应直接向校领导反映,由行政部门处理。即使如此,也不要影响我们专心学习。
    我们对老师要虚心学习,敬如长辈,师生之间的友谊和谅解,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要重的,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老师有成见,影响学科学习,直接受害的还是我们学生。

怎样纠正溺爱综合症
溺爱综合症是由大人教养方式不当引发的一种孩子高度自我中心的特殊心理病症。孩子在得病后往往表现出过度任性固执,不能与正常人相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哪怕有一点不顺心,就闹情绪,大吵大闹,直至其无理要求被满足为止,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畸形和身心障碍。
    目前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是少子女家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将子女视为掌中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他们供为“皇帝”、“小公主”不管什么事情都帮他们处理,也不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无论是“小皇帝”还是“小公主”有什么无理要求,都千方百计满足。这种过份溺爱、过度保护型的教养方式直接导致溺爱综合症。
    一些家所没有意识到这种溺爱方式的危害性,认为疼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和责任,对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殊不知溺爱综合症严重危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阻碍了孩子正常的生理成长。
    已有溺爱综合症的孩子应当马上进行心理辅导。
    1、家长应当及早意识到溺爱、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配合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从溺爱综合症走出来,健康成长。
    2、对于子女的疼爱要正确而又科学的表现出来,对孩子的优点要加以表扬,对其缺点及错误应当批评教育,不要过人庇护孩子,不要包容孩子的错误,孩子一旦被惯养到无视自己缺点和错误时,会给他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障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3、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凡事父母都包办。让孩子平时做些力所能力的事,不要孩子养成过份依赖家长的心理。适当地给孩子克服困难的机会,同时要激励孩子凭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4、父母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要一致,采取民主教养方式,让孩子生活在协调的心理环境下,不要只是一位家长对其严厉管教而其他人依然纵容他的所作所为,这样起不到教育纠正的效果。
    5、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孩子,可以到心理咨询处与专家一起对孩子进行辅导,帮助他消除各种心理问题,为以后的成长扫消障碍,达到痊愈的目的。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水平。调控不良个性是每个人心理健康所必须的。下面介绍一下有关自卑的咨询方法。
一、自卑的表现
     1.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
     2.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是下降,就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过于压抑自己,悲观失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封闭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备受煎熬。
     3.情绪低落、忧郁,还伴有焦虑、失眠等。
二、咨询要点
     因为自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社会的适应及心理健康,往往导致他们的失败。所以自卑者要变自卑为自信,怎样才能做到不自卑呢?
     1.自卑者必须明确意识到自己在什么地方自卑,然后找出原因,找出原因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找出自卑的来源,就有助于放弃或解决它。自卑有的来源于社会,有的来源于家庭教育,也有的来源于自身的经历。社会方面的有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家庭背景等。这类原因产生的自卑比较少,随着个人的发展,有可能逐渐消失。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食物,这是导致自卑的主要原因。破裂及不完整的家庭,是中学生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或母爱,缺乏与其他同伴相比的优越感,这种心理上的缺憾或感受在日后会成为妨碍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影响与他人交往,形成“我不行,我不会,我差劲”等自卑现象。父母要求你过分完美的做好每件事,在你做不到时,就会受到指责,这时你就可能怀疑自己的某一能力,甚至产生“我一无是处”的自卑感,随着年龄增长,你仍然带着儿童时期的自卑感,以至于妨碍现在的整个生活。父母自卑往往也会导致子女的自卑。来自于个人经历自卑也有很多。如再一次重大考试中,发挥不好,成绩不理想,可能会引起“我真的差劲,学习不好,以后也不行”的自卑感,甚至在老师偶尔的一次提问中,没有回答上来,就有可能觉得太丢人了,以后怎么见人呢?从而产生一种深深的自卑感。
     2.如果已经产生了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卑而自卑,如果已经找到了自卑的来源,还不能根除自卑,那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重新认识自卑,必须明确自卑对于人来说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就没有上进心,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罢了。没有自卑感也许就没有我们每个人改变目前状况与走出劣境的心理动力。
     (2)自卑补偿法。一方面的自卑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越来补偿并纠正。如长相一般可以通过学习,用超出一般人的努力来补偿先天的不足;社交能力不行,可以通过学习书法,雕刻、绘画、武术、摄影等,获得他们所不及的能力。
     (3)升华法。如果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行并且而自卑,社交能力又确实影响未来能力的发挥,那么你可以将改变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作为突破口,可以增加知识面以改变社交中的话题内容,可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装饰一下自己,改善社交中的“风度”,可以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有意给自己创造社交机会,逐步提高社交能力。如果你自感外语水平差,使你对整个学习失去兴趣时,可以有意通过多读、多听、多写、多说来提高兴趣。提高外语能力。这种方法即什么差练什么。
     (4)欣赏自我形象。把最满意的照片或最得意的成果排在你常学习的地方,以此激励自己,增强信心,注意端正外表、衣冠整齐。
     (5)调整理想的自我。理想自我的目标定得不要太高或根本不适合自己,就会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理想自我的目标定得过低,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也建立不了自信。所以要在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定出适合自己的理想目标,因为自卑者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由他人的帮助则比较客观。定出目标后就要全力以赴去追求,同时,在实践中实时进行调整,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建立自信的过程,成功有望,自信弥坚。

 
文登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