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贤: 现任山东云龙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山东云龙绣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职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理事、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抽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商会威海商会副会长、威海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十五大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全国纺织行业企业家创业奖”等荣誉称号,连续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使机绣业这一新兴的民间工艺尽快走出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工艺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光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云龙集团(文登县绣品厂)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机绣工艺在家纺产品上局限性和多少年来品种庸俗、针法单调的陈旧落后面貌,厂长李国贤和副厂长王殿太等开拓者们,面对建厂初期36名职工、几台破旧的缝纫机和唯一的机绣枕套品种, 不畏艰难,在逆境中坚定了走技术创新之路和对外开放战略,狠抓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决心将传统的中国机绣品工艺广泛应用到家纺产品上,并搬上国际经济大舞台。他们博采中国蜀、粤、苏、湘四大传统名绣之长,集抽、勒、锁、雕等著名手绣工艺之精华,大胆改革传统的机绣工艺和针法,成功地将电热技术原理运用到机绣工艺上于82年1月首创出中国机绣史上的第一个新工艺和中国家纺行业的第一项发明专利—— “巧联目”机绣新工艺。填补了手绣“直丝梯橙”工艺受面料经纬直丝所限,而无法进行曲线运转的缺陷, 艺术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提高工效达10倍以上。用“巧联目”工艺生产的机绣产品,首次投放市场以后,引起了中外客商的极大关注,无不拍手称绝,争相定货。“云龙牌”机绣品在传统家纺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家纺产品的档次与美感,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中国鲁绣家纺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家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金秋十月,又一个收获的季节。
沐浴着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浩荡东风,从祖国首都北京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山东云龙集团生产的云龙牌家纺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它标志着云龙集团成为中国工艺家纺行业第一个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飞进胶东半岛的千家万户。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里,人们把云龙集团的发展和振兴与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云龙集团董事长李国贤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凡是熟悉李国贤或者了解云龙集团的人都知道,云龙集团的发展浸润着李国贤辛勤的汗水和滚烫的热血。
在她事业的里程碑中记载着这样的步履和辉煌:
1981年12月,时年35岁的李国贤担任了文登县绣品厂厂长,二十多年来,她自始至终把自己同绣品厂这块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团结和带领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把一个弱小的绣品厂发展成为拥有5个子公司、10个分厂, 社会加工基地横跨华东地区三省十五个地市的全国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集团。 全部资产由建厂初期的2.8万元,发展到2006年的7.3亿元,无形资产7.2亿元。 销售收入由建厂初期的76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6.1亿元。利税总额由建厂初期的8万元, 增长到2006年的5700多万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李国贤幼年便成了孤儿,11岁开始当保姆,17岁参加工作后做了11年的绣花工,苦难的童年造就了她自强不息,不甘人后的坚强性格。1981年12月,李国贤奉命从县经委来到了刚组建不久的绣品厂。面对当时36个人、2台缝纫机、200平方米租借厂房、无一定型产品的困难局面,她没有退缩,而是亲自带领开发小组,在四面透风的阁楼上,连续七天七夜,用冻肿的双手和破旧的缝纫机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我国刺绣抽纱行业的第一个机绣产品——“云龙绣”,实现了由手绣到机绣的历史性跨越,使绣品厂成立不到三个月,就迈进了国际市场, 拿到170万元的国外订单, 开创了中国传统机绣制品走出国门的先例, 揭开了机绣家纺制品大规模出口国际市场的序幕。
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实践中,李国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才能领导市场、领军行业。因此,她特别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亲手拉起了一支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等280多名专业工艺技术人员组成的的技术开发队伍。 自1981年首创“云龙绣”新产品后,李国贤又带领技术人员首创行业史上的第一个新工艺和第一项发明专利,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先后开发新产品85项,获国家专利124项。 云龙牌工艺家纺制品先后被列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称号,并先后获得ISO9001、ISO14001和SA8000国际认证。 “云龙牌”商标实行了国际注册,覆盖了美、英、法、德、意等欧美地区12个国家, 自2000年以来连续5年被国家外经贸部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产品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科研开发专业化、生产加工社会化和出口贸易自营化三大优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年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抽纱工艺家纺制品出口加工基地。

近年以来,李国贤广泛深入国内外市场考察,先后与国内三家重点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出“面料三防”、“低温漂白”、“无油刷花”、“无磷洗涤”等国际最新家纺技术成果,并投资8500多万元,引进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梭拉机、绗缝机和多头电脑绣花机等高新技术和设备,对全部产品面料和传统后处理工艺实施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云龙牌”家纺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有了很大地提高。
2002年李国贤又果断决策:投资3500万元创建了"云龙纺织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联合承担了国家"双高一优"重点项目,引进国际目前最先进的高新技术设备,在国内率先推出了"LONTEX-三防一透一阻"新型功能性复合纺织新材料。 使"云龙牌"家纺产品开始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李国贤在带领职工发展企业的同时,也带动了这一产业的崛起与发展,使技术开发成果广泛造福于社会,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1982年首创“云龙绣”之后,她曾背着行李,亲自带着15名技术人员长期深入当地乡间,走村串巷,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网点建设,先后在文登培养了10万绣工,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力开创了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并不遗余力,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培养扶持了一批能人和大户,使云龙绣品成为文登工艺家纺业的“黄埔军校”、“职业学校”。目前,文登市的工艺家纺企业已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13万人, 其中80%以上的家纺企业管理者和社会加工人员是云龙集团培养出来的。 全市工艺家纺业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使文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鲁绣之乡,2004年年初又赢得了“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称号。
其实,从中受益的不单是文登人。1988年底省内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的几封农民来信,促使李国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云龙绣"的社会加工基地向省内西部相对贫困地区延伸。1989年春节,当人们合家团圆的时候,李国贤却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一去就是一个月。这期间她深入到偏僻农村,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山东省,通过反复考察,先后在临沂、蒙阴、泰安、安丘、高密、泗水、菏泽等30多个地区建立100多个加工基地,发展外地绣工10万余人, 使“云龙绣”成为一个“社会产业”。
十几年来,李国贤先后向社会派出和输送技术和管理人员500多人, 直接和间接培育省内外社会加工人员约20余万人。她所在的云龙集团出口总额达4.81亿美元, 下付社会加工费10.02亿元,仅去年就实现出口创汇6800多万美元,下付社会加工费8900多万元。由于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企业不但没有下岗人员,而且每年吸收社会下岗和待业人员300多人, 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云龙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称号。李国贤本人先后荣获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企业家”、 “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十五大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全国纺织行业企业家创业奖”等荣誉称号,连续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企业有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了自主创新这条主线,在创新中‘创’品牌,求发展。”回忆起企业的创业经历,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国贤介绍说,自他们1982年首创中国机绣行业史上第一个“巧联目”新工艺,并以此成功地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那一刻起,企业就和创新结下了难解之缘。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喜讯极大地激荡着李国贤的心扉,她激动地对我们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这更坚定了我们靠创新谋发展的信心。”作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国贤的麾下汇聚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80多名,成为集团创新的生力军。 公司设计和技术人员始终保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每年设计创新花样达到2000多个,平均每天达5.5个。据悉,云龙集团已于国内多家重点科研单位开展了技术合作, 承担国家“双高一优”重点技改项目,平均每年技改、创新等投入达2000多万元。

近日,我们来到云龙集团。闯入眼帘的是一批批各式各样的布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加工车间,一辆辆满载精美家纺产品的大型运输车陆续从公司驶出,开往青岛港,准备装船发往世界各地。李国贤介绍,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的订单一直象雪片一样地纷至沓来,大家伙都感到忙不过来。
在企业的展厅里,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一个周之内你如果第二次来看,这里的产品准能更新一次。”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李国贤说,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坚持在创新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是我们的长期战略,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方面继续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巩固和扩大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际著名经销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创新思维,更新观念,不断用新品种占领市场。同时坚持多种经营的思路,开发其他新项目,并且考虑企业上市等。言谈举止,让人分明感到她高远的追求,深邃的谋略。我们期盼着,云龙的明天在她和云龙人的手中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