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40年前,一个在雅加达读小学的男孩在作文中写道:“我长大想当总统”,如今,他的梦想成真。从檀香山到雅加达,漂泊四海的经历造就了奥巴马独具魅力的性格,从而使他成为继约翰·肯尼迪之后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
11月8日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身世复杂 经历坎坷
奥巴马1961年出生于夏威夷檀香山,父亲是肯尼亚黑人,母亲是堪萨斯白人。两岁时父亲离开,6岁时母亲再嫁给印尼人,奥巴马随母亲移居雅加达。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又被送回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奥巴马有8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他们分别居住在肯尼亚、英国、埃及、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深圳。18岁,奥巴马回到美国本土生活,曾是一名社区工作者。21岁,奥巴马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二年成为校刊《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中首位非洲裔主编。1991年,奥巴马获得了哈佛“极优等”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民权律师。1996年,奥巴马迈入政坛,仅用12年,就走到了总统宝座上。
11月8日 新西兰《先驱晨报》:父爱缺失下成长起来的坚强男人
可以说,奥巴马是在没有父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美国历史上,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门罗、泰迪·罗斯福、赫伯特·胡佛、卡尔文·柯立芝这几位总统都是在少年时便失去了父亲。心理学家相信年幼丧父的孩子更独立,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成年后更具有变革的特质。
11月8日 《世界新闻报》:美国最穷的参议员
复杂坎坷的成长经历,让奥巴马特别关注美国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从政以来,他喊出了很多社会下层民众的呼声。奥巴马一家是所有美国参议员中最穷的。2004年,为了获得竞选国会参议员的经费,奥巴马一家甚至把公寓拿出去抵押了。奥巴马还自称是惟一一名要自己报税的参议员。当了多年“穷人的代理人”,奥巴马积攒起雄厚的民意资本。奥巴马成功地树立起清廉、为百姓着想的形象。从社会底层依靠一己之力奋斗出头的个人成长史,加上他雄辩的口才,灿烂的笑容,俘获了众多美国人的心。奥巴马也因此在年轻人、少数族裔、底层平民和自由派中都有不少支持者。
11月8日 《人民日报》:从“街头混混”到总统候选人
青年时代的奥巴马经历过一段“街头混混”生涯。奥巴马对自己这段不光彩的经历毫不讳言。十几岁的时候,奥巴马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抽大麻,也用过古柯碱,经常酗酒并且吸烟。他承认自己曾在夏威夷海滩和街头游荡、逃学。好在这段“街头混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大学毕业后,奥巴马到芝加哥的一个穷人社区做起了社区工作者。正是这段在底层工作的经历,让奥巴马决心投身于公众事业。奥巴马的经历,为美国人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11月8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奥巴马背后的三个女强人
奥巴马的背后有三个女强人一路扶持他,使他成为美国政坛缔造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她们是奥巴马的外祖母、母亲和妻子。奥巴马的外祖母勤勉、务实,母亲则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学者,奥巴马显然继承了她们的优点。而外祖母和母亲的开明思想与包容心态,也极大的激励着青年时期的奥巴马。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是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是一名出色的律师,也是奥巴马最重要的政治顾问。从竞选联邦参议员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米歇尔参与了所有的决策。正是她们,把奥巴马塑造成了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11月8日 英国《独立报》:美国历史上第一届网络总统
奥巴马的当选还创造了另外一个从来没有的历史:在相当程度上,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网络化生存”的总统。正是互联网帮助奥巴马筹集了巨额竞选经费,让他不仅打败了财大气粗的希拉里,也最终打败了只能用公共财政经费竞选的麦凯恩。每一个浏览奥巴马竞选网站的人都会成为他争取的对象。庞大的“奥巴马粉丝团”再加上志愿者的精心安排,终于使奥巴马从民间走向白宫。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陆港澳译名] 奥巴马
[台湾译名] 欧巴马
[英文]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个人资料
身高:186cm
年龄:47岁
公职:第44任美国总统(第56届、第43位)(任期: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2005年1月3日–2009年1月3日)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 芝加哥)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大女:玛丽亚Malia,生于1999年;小女:娜塔莎Natasha,生于2001年)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
生平简介
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父亲是 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父母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分手,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奥巴马跟着母亲和姥姥姥爷长大。
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 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原本来自肯萨斯州。当邓纳姆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巴里(那时他才两岁)抛下了,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毕业后,他更是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肯尼亚,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因为在家乡他早已娶了一任妻子。
父亲离开了,奥巴马跟着母亲长大。邓纳姆后来嫁给了一名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罗·素托罗,素托罗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去雅加达,于是,邓纳姆带着6岁的奥巴马去了印尼。奥巴马在印尼度过了四年的童年时光。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大部分的时间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当时,邓纳姆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奥巴马老少
儿童时期奥巴马
一家挤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奥巴马的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先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一名很失败的保险经纪。外祖母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奥巴马竟然进了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这说明小家伙很会念书,但家里负担不轻。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是夏威夷乃至全美最优秀的私立学校,具有百年历史,学费昂贵,但凡有点钱财地位的人无论如何都是要把孩子往里塞的。一旦进去了,父母脸上有光,小孩前程似锦。
一谈到这件事,邓纳姆总是半带自豪地认为,奥巴马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沿着他父亲成功的道路在走。
在2004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败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 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奥巴马编年史
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
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1993-2004,Miner Barnhill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2008年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
2008总统选举
1、党内初选
奥巴马宣布参选
巴拉克·奥巴马于2007年1月16日宣布,他有意参加2008年的总统竞选。他已于当天向美国联邦选举机构提交了有关文件,
并成立一个委员会,以评估他参加总统竞选的可行性。
奥巴马16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数月来他一直在考虑是否参加2008年的总统选举,但参加与否不会取决于媒体宣传和个人抱负。过去6年中,联邦政府所作的决定以及所忽视的问题使美国处于一种非常不安全的境地,美国陷入了一场本不应该发动的“不幸的、代价高昂的”战争,而身在华盛顿的领导人却不能以一种实际的方式进行合作。
希拉里宣布参选
而在1月20号,前总统 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在其个人网站上宣布参加2008美国总统大选。她的竞选标语是:我来了,为胜利而来。
双方斗争激烈
由于双方在党内支持者众多,一场激烈的抢票大战必不可少,绝不逊色于之后的总统选举。
奥巴马主攻年轻选民,特别是通过网络。在2007年3月,奥巴马在“Yahoo! Answers”(Yahoo! 知识+的美国版)发表题为《How can we engage more people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如何吸引更多人参与民主运动?)的问题,回复量超越17,000个。之后他还在社交网站 Facebook开了一个帐户,版面很受欢迎。
而希拉里最大的优势是丈夫克林顿和本身身为女性,容易吸引女性选民的目光。当一位民意测验专家马克·迈尔曼让10位黑人妇女选出她们心中的政治英雄时,有8个人选了希拉里。
奥巴马初选获胜,希拉里退选
经过一系列的拉票,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6月3日,美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宣布他在该党初选中胜出,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到了6月7日,希拉里正式
宣布停止竞选,呼吁她的选民转而支持党内初选胜出者奥巴马成为总统。
2、提名副总统及接受党内提名
2008年8月23日,奥巴马宣布由65岁的德拉瓦州资深参议员 约瑟夫·拜登(Joe Biden)成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竞选网站说:“拜登带来了大量的外交政策经验,让人钦佩的跨党派阵营合作记录,还有直接的办事模式。”分析认为拜登的外交经验有助奥巴马执政,但选择政坛老手为竞选伙伴,将削弱奥巴马强调变革的正当性。
8月28日,奥巴马在 丹佛Invesco露天足球场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两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而这一天亦是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勾画了他的执政蓝图,涉及经济、外交、恐怖主义、贫困、气候变化和疾病等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3、投入总统选战
面对奥巴马主动出击传统“红州”,且几乎之后的民意调查都领先于自己,麦凯恩背水一战,在临近总统选举日期,逐渐逼近奥巴马,但差距仍在5%~10%左右。
4、赢得总统选举
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1时,计票结果显示奥巴马以349票大幅领先麦凯恩163票当选为美国第44任(第56届,第43位)总统。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之父是肯尼亚公民,奥巴马之母是美国白人)。
之后奥巴马在竞选总部芝加哥发表了题为“美国的变革”的胜选感言,称美国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他谈到了包括胜选的意义、麦凯恩、家庭、外婆的去世、两党合作、美国的力量。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支持奥巴马竞选,他当选后,克鲁格曼于11月7日发表文章,表达对非裔首次当选美国总统的激动和自豪。更重要的是,他敦促奥巴马切勿听信要他延缓政策变化的建议,分析了坚持选战中提出的激进改革议程的可能性和必须性,并提出了奥巴马新政(the new New Deal)的口号(见克鲁格曼:奥巴马议程)。
5、花絮
就在总统选举前两天,从小带大奥巴马的外婆因病逝世,奥巴马决定停止一切竞选活动,回到夏威夷陪家人。
争论2006年11月1日,《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在奥巴马在芝加哥南边购下新居的同一天,属于该房屋的、新主人不想要的一块空地就被伊利诺伊州商人安东尼·雷兹科(Antoin Rezko)的妻子买下,这名商人目前正面临涉嫌试图勒索、洗钱和诈骗的联邦指控。该报道出版后两天,该报发表社论要求奥巴马解释该事件,为什么他要让自己与这种“意图丑恶地将自己与政治任务联系起来,以获得商业利益,并引起公众持续怀疑”的发展商“有任何瓜葛”。次日,《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了奥巴马的声明,指自己“与雷兹科或任何一人在这件事情或任何私人交易上的瓜葛,使人误认为自己受益”是错误的,“基于这一个理由,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感到后悔。” 12月24日,奥巴马的发言人确认奥巴马在2005年雇佣的一名实习生与雷兹科有联系,但否认任何偏袒。奥巴马的办公室当年夏天雇佣了将近100名实习生。
论坛报的报道没能指控奥巴马任何错误及不道德的行为,也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证据。2006年12月,“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网站的一篇文章,批评《芝加哥论坛报》、Slate网络杂志和《华盛顿邮报》对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指他们没有为这个故事提供价值:“新闻媒介的角色应该是基于事实,加入符合事实的洞察、观点;而非鼓吹一种观点、盲目提高其背后不确定事件的微小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