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文登之窗
了解文登 | 资讯中心 | 供求信息 | 劳务人才 | 婚庆征婚 | 文登房产 | 家居装饰 | 法律咨询 | 为你健康 文登团
生活购物 | 文登摄影 | 文登书画 | 文登文学 | 文登人物 | 文登收藏 | 文登社区 | 文登汽车 | 文登美食
新人新秀 首页 >> 新人新秀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者

——记文登籍著名旅美书法艺术家于培智

于培智,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号大愚居士,山东文登县文登营人。是大连书法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副研究员,古代文学及考古学专家,曾担任大连书画院院长,与于植元(山东文登大水泊人)、于涛并称“大连三于”、“辽南三于”。1991年举家移居美国,担任美国中国甲骨文书法学会会长、洛杉矶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华艺术学会艺术顾问等职。2005年于家乡大连举办个人书画展,多次参加国际书画大赛并获得金奖,著有《于培智书法集》等。

今年3月,于培智回到家乡文登,到他的出生地——开发区杜家泊村寻根问祖,并找到了他的几个童年伙伴。在文登部分文化人士及发小好友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市民文化中心和博展中心,高度赞扬了文登各届领导对传承文登学的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诸多文登学人对文化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文登学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随后,于培智来到博雅艺苑,同文登本土的书画家进行艺术交流,并现场挥毫泼墨,为部分市民及书法爱好者赠送了书法作品。


寄人篱下的辛酸童年

1934年于培智出生于山东省文登文登营杜家泊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2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孤儿寡母一起寄居在二伯父家。生活虽然清苦,但却给了他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年幼丧父,让母子俩更加相依为命,于培智要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孝顺。自理能力很强,经常帮忙做家务,甚至下田种地。七岁那年,在母亲的坚持下,他进入小学读书。那个时候学校学习用毛笔写大仿、小楷,可是调皮的他总是没有耐心,写的字也“龙飞凤舞”,为此还被老师打过手板。于培智自己说,他从小并不喜欢读书,时刻想着溜出去玩。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小学六年级时二伯父不幸辞世,二伯母改嫁,失去了顶梁柱的母子俩生活艰辛,于培智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家务农。此时的他开始想念读书的日子,无比羡慕可以上学的孩子。那时村子里有一位眼睛残疾的老中医,是他身边唯一有文化的人。他有空闲就去跑腿帮忙,老中医常写医书,书法非常漂亮,受他的熏陶,于培智开始练习书法,迈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一步。只是那时候的他凭满腔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意识到书法艺术会伴随他的一生。


为求学远走他乡 坚强少年初到大连

不久,远在大连的叔叔写信让他到大连读书。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来到大连的他并没有立刻读书,在叔叔的安排下进入一家粮店打工,两个月后大连石油厂通过考试招收技术练习生,要求初中毕业学历。小学六年级没毕业的他也试着参加了考试,“我当初只是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参加考试,中榜的把握很小很小。”于培智说,让他欣喜的是,成绩出来后他竟然中了榜。

   在大连石油厂工作仅仅3个月后,《旅大日报》刊登师范速成班考试招生,培养小学老师。17周岁的于培智再次中榜,开始为期四个月的集中学习。此时的他就像是一块海绵,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拼命吸收文化知识,被选为学习委员,以所有科目满分的好成绩毕业,分配到革镇堡小学工作。他每天练习书法,并代学校各个班级的老师书写成绩单,公告栏,横幅等,慢慢的在学校中小有名气。他并没有发觉自己在书法方面的天赋,一心想要做一个好老师,桃李天下。为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开始参加各种进修班,并努力学习俄语。


借书刻苦自学 苦尽甘来金榜题名

1956年,在朋友的带动下,于培智报名参加沈阳师范学院招生考试。只有小学六年级文凭的他借来堂妹读书时的课本,努力自学,竟然又考上了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成为同批考试的同学中唯一考上本科专业的人。后来,因为当时环境的需要,他开始帮忙写大字报,他的书法造诣在学校中逐渐扬名。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大学生上山下乡,他被派到庄河乡下任小报的编辑,负责印刷工作。他自己写报头印刷。这时,于培智书法已经被广泛认可。

于培智说,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两年后,又回到大连,在文物店工作。他重视书法练习和研究,参加工人文化宫正式学习书法,并教授书法。此后不久与书法艺术家于植元结缘,渐渐在大连书法界扬名,正式迈入书法篆刻艺术之路。

创建大连书法家协会 广交与书法界名人

于培智回忆,随着大连书法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大连书画名人需要成立自己的组织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于植元先生受邀参加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会议,得到了大连也要成立书法协会的指示。

在前辈于植元的带领下,两人开始为创建大连书法家协会奔走。历经重重困难,1980年旅大市书法协会正式成立,于培智任协会秘书长。

1989年旅大市书法协会更名为大连书法家协会。在此期间,他与启功、叶浅予、刘海栗、梁树年、张衍等大师交往密切,常有书画往来。大连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为大连市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搭建重要平台,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于培智曾在老虎滩开设画廊,接待外宾。同时收集字画对外出售,艺术品的创收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书法创作中。他的做法开设了书法艺术经济范畴的先河,吸引大批专业或业余的人士加入其中,带动了大连地区书法艺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间接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有收获难免有竞争,在于老的眼中,同行竞争在所难免,却不能失了身份。他说:“我不主张同行是冤家,去互相仇恨,互相揭丑。人若没有一颗包容别人的心,活着的每一天都不会快乐,这是跟自己过不去,人要懂得宽容,才会寻找到快乐。”


异国他乡不忘本 梦里深知身是客

1991年,于老携全家移民美国洛杉矶,开始在美国继续从事书法艺术活动。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当地人和美籍华人的喜欢。于培智说,美国洛杉矶北美卫星电视台(中文电视公司)曾邀请他讲授书法,并受邀担任美国中国甲骨文书法学会会长、洛杉矶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华艺术学会艺术顾问等职。

今年已经80岁的于老赋闲在家后,潜心研究甲骨文书法。“年轻的时候工作繁忙,倒是退休后可以将年轻时候的爱好继续下去。”于老说,他历时5年时间将老子的《道德经》共5000多字以甲骨文书写,并多次重写修正。近几年,于老又用甲骨文完成了屈原的《离骚》书法艺术作品。期间,于老遍寻专业甲骨文专家的珍贵著作,并反复比对、核实、求证。不同于从前的书法工作,此时的书法艺术成为于老的全部精神寄托,他沉浸在研究甲骨文书法的乐趣中,感觉每一天都是有价值的,都很愉快。

于老说:甲骨文离现在3000多年,甲骨文化源远流长,有的美国人会请他用各种字体的甲骨文写他们的名字,文化无国界,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于老希望通过民间的交往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出去,让中国古老的文明受到到世人的追捧,让全世界的人提到中国都会肃然起敬。

闲暇时,于老也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些瓜果蔬菜,栽树栽花,享受宁静的田园之乐,怀念年幼时的故乡。于老说人要自食其力,身处异国他乡,自己终是外乡人。

时下,书法艺术越来越得到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追捧,于老对年轻一代的书法爱好者也提出了殷切期望。“要记得兴趣很重要,当遵从本心,持之以恒,通过自身的努力,传承中华文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很重要,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始终是血脉相连,无法分割。”于老说,他坚信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定会越来越高,影响力会越来越广,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好,而身处海外的华人们正在无比热诚地期待着这一天!


于培智(右)与文登书画爱好者进行艺术交流

文登书画爱好者陪同于培智先生参观书画展

于培智先生向文登书画爱好者赠送书法作品


于培智先生向文登书画爱好者赠送书法作品

于培智先生向文登书画爱好者赠送书法作品



于培智部分佳作欣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