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首页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文登之窗
了解文登 | 资讯中心 | 供求信息 | 劳务人才 | 婚庆征婚 | 文登房产 | 家居装饰 | 法律咨询 | 为你健康 文登团
生活购物 | 文登摄影 | 文登书画 | 文登文学 | 文登人物 | 文登收藏 | 文登社区 | 文登汽车 | 文登美食
新人新秀 首页 >> 新人新秀
下岗职工9年潜心培育“高产小麦”

    □本报记者 郭世民文/图

  进入6月,麦收便一天天临近,侯家镇崔家村的村民们发现,靠近南海岸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大片麦田长势格外出众:麦叶宽阔、秸秆粗壮,麦穗比普通小麦要长出一大截,而且颗粒饱满。这时,村民开始相信,于建彬花了9年心血育成的杂交小麦已经初见成效。

  9年钻研,他让小麦亩产从几百斤提高到1277斤

  2001年,于建彬从文登市土产公司下岗回到了崔家村,承包土地,做起了农民。说起培育杂交小麦的初衷,于建彬说:“很早就发现村民种的小麦,一遇大风大雨就倒伏,有个病虫袭来就减产,亩产700斤左右,每年都为秋播选种犯愁,我便想试着培育一个适应本地气候的小麦品种来。”

  30年前,于建彬上学时,跟着农业技术队学过一些育种知识,他决定自己寻找合适的标本进行培育。不久,于建彬将目光盯上了一种俗称“美国牧羊麦”的野麦子,于建彬发现,这种野麦子虽然麦粒干瘪、秸秆细长,但每个麦穗粒数竟然有70多个,超出正常麦穗20多粒,于建彬决定用这种野麦子做父本与当地小麦杂交。

  三年后,于建彬培育出能和“美国牧羊麦”一样多颗粒的小麦,但秸秆细长,容易倒伏,于是他又用了5年的时间让小麦与精选的矮化品种杂交。2008年,他1.8分的试验田产量达到230斤,合每亩1277斤。2009年,于建彬实施大田种植,在附近山地、沙碱地、泊地各开辟了几块试验田,目前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每一次试种都是200多天的忙碌

  于建彬喜欢钻研,朋友们说他是个执着的人。靠着这股执着劲儿,9年前,于建彬不顾家人阻拦,一个人回村包了3.5亩地,开始了他的育种计划。当时,他已经在文登市里有房有车,生活稳定,对于他的育种计划,家里没有一个人支持。

  于建彬记得,第一年秋种时是10月24日,在他的小试验田里,他一粒一粒地种下了精选的小麦种子,从那以后,这片试验田成了他最大的牵挂,冬天经常冒着风雪和严寒,观察幼苗的分蘖力和耐寒性;春天早晚观察麦苗抗病性,把虫子一个个捏死;夏天看其抗倒伏性、成熟性和产量结构……授粉的几天更是每天拿着镊子小心翼翼地镊出雄蕊、授粉、套袋、标牌,然后作好记录。

  为了学习小麦杂交育种技术,于建彬经常一个人捧着厚厚的书本学习,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白天没时间,晚上一熬就是大半夜。他的这些努力换来的却是家人和朋友的误解,他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和“异想天开的人”,没有人相信他能育出什么新品种。但他仍然一如既往,用近乎痴狂的精神,寻找着最适合的标本,一季一季地改良着他的麦种,而一季就是200多个日夜的忙碌和期待。

  推广之路任重道远

  去年麦收一过,于建彬的杂交小麦获得丰收的消息就在邻里之间传开了,很多人想引进一些回去种,都被于建彬回绝了,他知道,自己育种纯是个人行为,小麦品种也没有得到相关机构认定,他不能把没有把握、未经相关机构允准的种子流入民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国家或山东省种子站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通过。于建彬说,他现在的成功只说明他的方向是正确的,下一步的审定之路或许更漫长,依靠他的个人力量来实施有些困难,迫切需要有人协助。

  记者就此连线农业部门有关专家。专家评价说,于建彬用最原始的方法,依靠个人不懈努力完成了一个团队都不一定能够完成的工作,这种奇迹出现的背后是他九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坚持,这种精神值得称赞。但具体到他培育出的小麦品种,是不是真的达到了亩产1277斤,根据试验田产量来推算是不科学的,科学的亩产量计算应当是根据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诸多数据综合评定才行。

  据专家介绍,于建彬的小麦一年产量高不等于年年产量都会这样,不同的天气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产量,只有通过国家或山东省种子站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才能得到认可。而通过这个试验意味着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经过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只有试验中这个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抗逆性以及适应性、稳定性等在内,在数据上表现确实优秀,且通过了省专家委员会的评议,经省农业厅审定后才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电话:0631-8985020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