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都在与艺术打交道,一生都没离开过舞台,他的生命是艺术的凝聚,艺术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就是原文登京剧团琴师,文登吕剧团团长,文登艺术团原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奏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山东省京剧院顾问;威海市京胡学会文登分会会长;威海市京剧协会副主席文登分会会长;文登区戏曲协会顾问周培发。 进剧团圆了艺术梦 1945年,周培发出生在文登高村二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欢艺术。小时候,每次看到大人吹拉弹唱,都能激起他心灵的共鸣。哪里有乐器响,他就跑去看半天,感觉既好奇又羡慕。看到大人的胡琴放在一边,就拿过来拉两下。后来干木匠的爷爷用木头给他做了一把胡琴,虽然简陋,毕竟能拉出声音来,他视之为珍宝,天天抱着练。在大人的指导下,很快就能拉简单的曲子。上学后周培发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只要学校有文化娱乐活动,同学们都能看到他演奏胡琴的身影。 1961年中学毕业后,周培发被文登县京剧团以演员身份招收为学员。当时下来招人的是文登县京剧团团长慈曰开。文登县京剧团是慈曰开老师为主于1951年创办的,创办之初名曰“文登专区人民剧团”,属于民营性质,演员大都是本地或周边县的京剧爱好者。运营一年状况良好,1952年威海威声京剧团并入了文登专区人民剧团,队伍壮大了,演员的阵容也扩大了,演出的场次也就多了,演员的收人也挺可观。 1956年,文登县政府将人民剧团改为国营,由许淑轩担任团长。周培发初进剧团的那几年,剧团领导有方,演员班底雄厚,业务轰轰烈烈,城乡演出不断。在没有其他文化活动的当时,为活跃文登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周培发也在此期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演出随着大形势走,剧目不断翻新 从文登县京剧团成立到四清运动以前,剧团里演的都是传统戏,演出场次最多,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剧目有《秦香莲》、《文昭关》、《铡判官》、《四郎探母》、《六国封相》、《狸猫换太子》、《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演员王少元、曹玉田、田艳芳、杨少云、邵智玉等都是非常受观众追捧的好演员。不仅在文登当地演,剧团还经常到烟台,青岛,济南,东北等城市演出。那时文登京剧团的名声在外,为文登增色不少。 四清运动后,其他周边县市的剧团都经营不下去了,有的解散,有的勉强维持生计,文登京剧团为了配合国家大形势,移植和编写了许多新戏,如改编移植的《夺印》、《审椅子》、《箭杆河边》、《云雾声出》等反映阶级斗争题材的京剧,都深受大家的喜欢,对于推动当时的阶级斗争教育,树立革命英雄主义人物形象,提高人们思想觉悟,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又排练了京剧《水乡游击队》、《南海长城》、《四川白毛女》等,深受大家喜爱,常演不衰。文登京剧团还根据天福山起义的史实,编排了京剧《天福山烽火》,演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时候新戏占主导地位,但为了顾及年长的观众,剧团也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老戏。在老戏中去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谈情说爱,宫廷斗争一类的剧目,保留了体现保家卫国,伸张正义,仁孝忠勇一类的剧目,例如《杨家将》、《胡家将》、《铡美案》、《钓金龟》、《林冲》等传统京剧。其时新戏占七成,老戏占三成,演员们城里演完了就到乡下去演。那时候的交通落后,条件艰苦,下乡演出的服装,道具,布景,戏箱,都是周培发这些青年们用小推车推着步行下去的。每年春节过后,乡间小路泥泞难走,遇上陡坡,就得前面的人拉绳后面的人推,汗水泥水湿满全身。他们下去演戏,都分住在老百姓家里,安顿下来后,演员们首先要为房东扫街、扫院子,挑满一缸水,下午再扎台,布景,化妆,走场。 晚上演出时,有的偏僻山村老人住在山庵,周培发等年轻力壮的青年演员就去山上背,看完后再把老人安全的背回去。如遇对革命有特殊贡献的老革命,演员们们就到他家里去演,让他坐在炕头上也能看到文登京剧团的戏。 文革时期,演样板戏成了主导 到了文化大革命,京剧也要革命。各级剧团要求必须演革命样板戏,文登京剧团也不例外。表演老戏的服装,道具,有的被毁掉了,有的被封存起来。文登京剧团的演员们重整旗鼓,重新学习,以样板戏为样板,以革命英雄人物为榜样,夜以继日地学习新戏,排练新戏,表演新戏。唱腔的一板一眼,台词的一字一句,动作的一招一式,都要照着样板来做,绝不容许有任何偏差。这对剧团是个全新的考验,周培发他们硬是凭着一股干劲,一腔热情,通过听广播,听收音机,看电影,看剧本,请专家辅导,或者直接到样板团对口学习。把样板戏按样板要求全部复制了下来了。 文登京剧团几乎演遍了所有的京剧样板戏,老演员改头换面,焕发青春,新演员全身投入,勤学苦练,唱念坐打,文武双全,精神抖擞,干劲冲天,把样板戏真正演成了样板,得到了城乡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这时候剧团买了一台20马力的拖拉机,下乡演出时所有的戏箱、布景、道具、行李都装上了拖拉机,再也不用受推小车之苦了。那时候他们演英雄, 学英雄,做英雄,以革命英雄人物为榜样,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用独特的方式将革命英雄人物的英雄形象传导给人民群众,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宣教作用。 在工作中成长 在学校里就会吹拉弹唱的周培发,被慈曰开团长挑进文登京剧团后,起初当演员学唱戏。他每天起得很早,练嗓子,翻跟头,压腿拿顶,累得连床都上不去。渐渐地周培发觉得,团里这么多优秀演员,别人都入道早,根子深,底子厚,像我这样农村来的穷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于是他起了一个不想当演员,想进乐队的念头,就是这样一个念头改变了他的艺术人生。他战战兢兢地找到了慈团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慈团长起初一愣,问周培发会什么乐器,并让拉一段给他听听。周培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找来一把二胡,有模有样地拉了起来。慈团长听得入神,从来还不知道周培发会拉二胡,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能进乐队学习乐器,这让周培发万分高兴,一蹦三高地离开了慈团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乐队。自此周培发天天拼命地练习二胡,一段时间后感觉练得差不多了,认为可以上场伴奏了,谁知乐队负责人却叫他去打小锣。打小锣是很枯燥的行业,他天天铛铛铛铛地敲个不停,这小锣看似简单,实则学问不小。等到小锣敲得有板有眼了,又让他弹三弦,三弦弹熟练了,又让他学弹月琴。月琴是京剧三大件之一,在京剧伴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培发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掌握,最后到上台伴奏,经历了漫长的苦练过程。他的右手小臂内侧,至今还留着一道永不消失的疤痕。等月琴弹得炉火纯青了,再让他去拉京二胡,京二胡拉得滚瓜乱熟了,终于升到了琴师的位置——拉上手。 文化大革命上演样板戏期间,周培发的老师由于拉惯了老戏,不识乐谱,驾驭不了新戏,更不会拉样板戏,所以样板戏演出伴奏的任务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周培发和另一位叫夏笑影的老师肩上。这对周培发是一个全新考验,样板戏多而复杂的乐谱,作为拉上手的他,需要全部熟练地背下来,并牢记于心。每一块样板戏演奏,对于周培发来说都是一个堡垒,每一次上场都是一场战斗。庆幸的是每个堡垒都被他一一攻破,每场战斗他也都打得很漂亮。在伴奏样板戏的过程中他逐步成了台上的主干,团里的骨干,同事对他都另眼相看,领导也对他有所倚重。 演样革命板戏,剧团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乡下演出,领导交给周培发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晚上演出白天打前站,联系下一个演出地点。他骑着团里的破自行车,穿山越岭,走村串镇,找村干部联系场地,到农户家安排住宿。就这样一村接着一村,一站连着一站,一台接着一台,周培发把工作干得缝缝不漏,有声有色,从来未有因前站联系不继而耽误演出的现象。 粉碎四人帮,演出进入迷茫期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并在全国各个领域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抓革命,促生产,把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是那时的战斗口号,文艺战线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停止演出样板戏。传统戏不敢演,样板戏不能演,别的文艺形式又不会演,此时的演出团体陷入了迷茫期。全国的很多县级剧团因为没有戏演,发不上工资而解体。威海市京剧团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解散的,可惜从此再没有组建起来。 怎么办呢?总不能等着饿死憋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的,为工农兵所利用。为了突破现状,走出困境,更为了能寻找文艺发展的新出路,文登京剧团一方面观察国家文艺团体的演出动向,一方面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搞京剧创作,反映粉碎四人帮后各行各业出现的新面貌,新变化,再回到农村厂矿演出,挣点劳务费度日;另一方面搞点小的创收维持生计,期盼着改革春风早日吹来。 京剧团改吕剧团 实现第一次锐变 吕剧在文登有很深的渊源,从四清到文革,每年春节各村都自己排练小吕剧在本村上演,或互相穿村交流演出。过年看吕剧成了农村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吕剧在当地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为了不丢掉这块文化阵地,文登京剧团一直保留着一个吕剧队,最兴盛时期,吕剧京剧一起演。演吕剧时,京剧演员当配角,演京剧时,吕剧演员当配角。在文登剧团,人人都是京吕剧兼备,前后台皆通的复合型人才。 当京剧团的演出生意出现低谷的时候,1984年,市政府决定撤消京剧团,改组吕剧团,将原来从事专业京剧行当的演员调离京剧团进行重新分配,是干部身份的由人事局负责安排在行政事业单位,是工人身份的由劳动局负责向文登所属的工业企业或商业单位分配。那些从事京剧演出二三十年的老演员和进入剧团不久连舞台还没有踏遍的新演员,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热爱的京剧表演舞台。这是文登京剧团的第一次大的变革,很多人从不理解到服从,从不情愿到勉强接受,有的到新单位后发挥了在剧团吃苦耐劳的精神,干出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则由于没从事过体力劳动而退出了工厂,干起了个体经营户。 新改组的吕剧团,调来了在葛家中学担任校长的鞠传模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鞠书记在抓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上是把好手,但在业务上却是外行,那时周培发是文登京剧团艺委会成员,前台后台,台上台下, 团内团外的工作都比较熟悉,因此组织上没有把他分配到别的单位,而是留下来协助鞠传模书记组建吕剧团。 唱京剧的分流走了,唱吕剧的留了下来。老同志被分流走了,青年骨干留了下来,摊子缩小了,队伍精干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文登吕剧团组建好了,周培发被任命为文登吕剧团副团长。虽然名称改成吕剧团,但也留下了几个青年京剧演员。这时候政治环境也宽松了。传统剧目也可以上演了,样板戏也可以以现代京剧的提法演出选场、选段或片段。 这时是过渡期,大家都在尝试着保留传统的东西,接受着新的事物,惨淡经营,勉强维护着文登吕剧团这块不朽的老牌子。期间吕剧团仍然按照以前的经营模式和演出渠道进行着,题材随时创作,节目随时更新,演出不断,收入不减。由于工作突出1988年周培发被任命为文登吕剧团团长,侯少军任党支部书记。 成立艺术团实现第二次锐变 1992年,文登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演出模式,满足人们日日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决定成立文登市艺术团,保留文登吕剧团的牌子。在原来吕剧团的基础上,在保留原班人马的前提下,文登艺术团成立了,周培发任艺术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原班人马都是唱京、吕剧的,成立艺术团就需要更多的、门类更齐全的艺术人才,没有人才,艺术团仍然是新瓶装旧酒,难以有突破。怎么办,文登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给艺术团指标,要周培发到全国各地招募人才。 有了政府支持,有了招贤纳才的权力,周培发就有了底气,各地的金凤凰就不愁引不到文登艺术团这棵梧桐树上来。 刘红芳是德州乐陵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时年13岁。一次在济南演出时,周培发发现了她,她唢呐吹得非常好,是个很有潜力的小演员,为此周培发三上乐陵求才,经多次做工作,谈条件,将刘红芳这个人才引过来了。政府将她一家五口的户口全调了过来,将刘红芳安排在实验小学读书,她爸爸在艺术团吹唢呐,弟弟和姐姐安排上学,又在北山政府家属院给她家安置了100多平米的房子,这在住房分配制的当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后来又给刘红芳安排在文登师范大专班读书,文登师范毕业后她又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业成功后回老家,任乐陵文化馆副馆长。弟弟姐姐也都找到了工作,父母退休后,也都回到了乐陵老家颐养天年。 刘红芳来文登后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的唢呐演奏每一场都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为文登争得了不少荣誉。1994年6月,中央电视台第82期综艺大观,周培发带领文登艺术团参加,与郭冬临、魏积安、赵保乐、众多明星以及谷建芬带领的团队同台演出。刘红芳的一曲唢呐独奏《打枣》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1994年9月她受邀参加中国国际儿童艺术节,获文化部嘉奖,文登艺术团也因此在全国出了名。 大家熟悉的赵铁峰,王冬艳夫妇,吉林人,哈尔滨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分配在当地某大企业文工团。赵铁峰是器乐演奏员,精通配器,经周培发多次做工作同妻子王冬艳一起进入文登艺术团,为文登艺术团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赵铁峰是文登文化馆副馆长、党支部副书记,负责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王冬艳是艺术团的台柱子,兼艺术团办公室主任。 毕可文原是黑龙江某文化馆副馆长,男高音歌手,也是被周培发作为人才引进过来,由于业务突出被提拔为文登艺术团业务副团长。翟振峰通俗歌手,著名主持人,山东梁山县人,周培发将他连同他的妻子一起调到艺术团。王莉,原籍文登人,女高音歌手,被周培发从新疆某文工团调到文登艺术团,现已落地生根。田峰,龙口人,在某部队文工团工作过,曲艺演员。相声、小品、话剧、口技、模仿秀样样出手,师从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伊卓林,正在烟台电视台干的风生水起的时候被周培发挖了过来。 几年来,周培发先后从全国引进人才20多名,为文登艺术团补充了坚强的力量。有了人才,就有了演出保障,就有了综合势力,文登艺术团的工作就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与企业的联艺 道路越走越宽广 人多了,枪多了,吃饭的嘴也多了,解决这一大家子人的吃饭问题,是摆在艺术团领路人周培发面前的重要议题。文登艺术团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他们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他们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文登艺术团自成立以来,便担负着文登春节晚会的演出任务,市领导都非常重视,头几年演出时市五大班子领导全部到场,市长在演出舞台上向全市人民拜年,向广大市民汇报市委市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抓好晚会质量,办一场丰盛的春节文化盛宴,成了文登艺术团每年工作的焦点。自周培发主持艺术团工作,独立承办文登春晚以来,没有请一个外援,全凭着自己的势力,把春晚办得年年红红火火,场场隆重精彩。 在当时,凡文登市委市政府创建的国家级荣誉,文登艺术团都要创作一批与主题相适应的文艺节目,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有验收团,观摩团来文登,艺术团也要组织一场大型文艺演出。威海市没有艺术团,只要有大型活动或文艺汇演文登艺术团就代表威海参加演出。知名度提高了,影响力扩大了,费用也增加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培发决定与企业联姻 ,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为企业提高知名度,也为艺术团增加收入。 第一次是与荣成朱口渔队合作。1993年春节刚过,周培发带领文登艺术团到荣成海边演出。由于雪天路滑,天寒地冻,刹车失灵,车子差一点掉海里。他们冒着严寒为渔民演出,虽然经历了艰辛,但也尝到了拿第一笔劳务费的快乐。 之后他们又陆续与鹏程食品,力象集团,文登酒厂,味精厂,通讯电缆厂,昆嵛山制药厂,制革厂,工具厂,草庙子灯具厂等企业合作。只要有订货会,展销会文登艺术团都为他们创作并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或代表他们参加全国同行业的文艺汇演,为他们争得了荣誉,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经济效益。周培发先后被昆嵛山制药厂,文登酒厂,通讯电缆厂等单位聘为名誉厂长,并颁发了聘书。 文艺创作永远是艺术团的发展动力,有了创作就有了创新。就有了源泉。几年来周培发团长组织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一旦为哪个企业演出,或代表这个企业外出演出,他们都要创作反映企业面貌的相声、小品、歌曲、快板书等;每年春晚都要创作出适合当年形势的各类文艺节目。几年来根据税法宣传,计划生育,工商打假,土地法,环保日,拥军爱民,创建模范城,公安交通法,党的生日,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文登艺术团都有相应的文艺节目问世。创作的吕剧《苦果》、《军嫂》;京剧《天福山起义》等剧目,到省里汇报演出都获得好评。胶东大鼓《文登小吃美名扬》,京调《故乡是文登》,小品《谁是妈》,至今是艺术团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这些节目通过代表企业演出,将文登学文化带往全国各地。 梅花香自苦寒来 勤奋结出丰硕果 几年来周培发勤奋工作,不辞劳苦,为了弘扬文登文化,传播正能量,宣传文登,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1993年初文登市委市政府给予记大功表彰;1995年9月被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京剧院聘为山东省京剧院特聘顾问;1996年1月被文登市委市政府记功一次;1996年5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文化下乡活动先进个人;1997年1月获文登市委市政府嘉奖;1998年3月被文登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文登艺术团自编自演的吕剧《土地的呼唤》1997年1月被威海市委宣传部评为精品工程;创作的吕剧《白玉兰》1998年2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精品工程。1998年11月吕剧白玉兰参加山东省戏剧比赛获三等奖;编排的吕剧《柘阳花》1999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精品工程。1999年11月周培发被评为威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0年由国家二级演奏员破格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奏员,这是在山东省县市级剧团范围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演奏员。 选拔接班人,扶上马送一程 1996年周培发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这几年奔波劳碌他也想退下来休息一下。可市委市政府不让退,要他继续干。这样他又忘我的工作了三年。1999年周培发又提出了退休的事,市领导让他推荐出好的接班人再退。 这时文化局里有个人引起了周培发的注意,他就是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刘辉同志。刘辉年轻有为,有事业心,业务能力强,毕业于烟台艺校,懂业务,会管理,人长得也帅。每年文登春节文艺晚会,他都担任节目主持人,与团里的其他成员也熟悉,从局办公室下来,居高临下也相对容易服众。周培发请示文化局领导,时任文化局局长的陈全伦同志也大力支持。就这样刘辉调来艺术团先任副团长。 刘辉踌躇满志,一腔热血,很快熟悉团里情况进入角色,周培发将所有管理工作都交待给他,所有的业务关系都介绍给他,他自己的社会人脉也很活络,整个艺术团的工作在刘辉副团长的主抓下又有了更新的起色,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在周培发任职期间,争取到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工资有保障,工作有目标,员工有干劲,艺术团的工作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2001年刘辉由副团长升任团长,接管文登艺术团的全面工作。2003年周培发终于到了正式退休年龄,离开了为之奋斗了40年的工作岗位。 之后,文登艺术团在刘辉团长的带领下,人员进一步扩大,业务进一步拓展,演出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认可度也进一步增强。自市民文化中心启用后,文登春晚越办越好,演出场次越来越多,频繁地下乡村,走基层,跨区县,跨省市演出,也增加了出国访问演出的机会。期间也创作了大量的新节目,涌现出大批新人,成了文登的一支永不疲惫的文艺轻骑兵,一面永远不到的文艺旗帜。 登上大舞台 折服外国人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登文化繁荣,是周培发一直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事业,虽然从工作单位退休了,但社会文化事业才刚刚开始。 2003年,周培发有机会赴韩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由于表演的是京胡独奏,只带了一个琴盒。到达韩国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同台演出,美国代表团的节目是交响乐演奏,所以带的各种豪华乐器也特别多,当美国代表团领队看到周培发的演奏工具如此简单后,脸上禁不住露出了鄙夷之色。 演出开始了,美国交响乐团的演奏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美国领队兼乐队指挥相当得意。轮到周培发上场了,当高亢、嘹亮、穿透力极强的京胡声回荡在剧场上空时,全场为之震惊。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一个琴盒里面,藏着的东西给人们带来的却是震撼心灵的视听享受,观众们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折服,同样被打动的还有美国代表团的那位领队。 演出结束后,美国那位领队一改傲慢之色,虚心向周培发请教起来,还硬要和周培发合个影。许多国外的小朋友也蜂拥而至,一睹在他们眼中很神秘的中国京胡的风采,并表示要向周培发学习演奏京胡。 园丁育新苗 京剧进校园 这次文化交流给周培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京胡作为京剧演奏的主要乐器,更是代表了一种中国独有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京胡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连外国人都对京胡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作为一个从事了多年京胡研究的周培发,就应该把这种艺术发扬光大,他决心为京胡的传承和发扬找到一个突破口。 周培发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办一个京胡培训班,把他的京胡演奏技艺传授给孩子们。几年来周培发的京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小京胡演奏家,他们在学校里是京剧进校园的文艺骨干,在全国京胡比赛中获得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有的学生考入中央,省级等专业艺术院校,周培发也被评为“全国培养下一代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中央电视台《锦绣梨园》走进文登,周培发率领60名小演奏员组成的京胡演奏方队在文登学广场演奏,引起强烈反响。此时正值国家大力推广“京剧进校园”活动之际,演出现场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李维康和时任文登市委书记王亮给10名京剧进校园的教师颁发了聘书。 2009年,在“山东省首届京胡大赛”中,周培发获得专业组一等奖。2010年全国京胡展演获专业组银奖;学生江天获业余组银奖。2011年,在威海市创建首个“中国京胡城”称号时周培发和他的几百名学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同年12月,中央电视台《快乐戏园》栏目组专程来文登采访,拍摄 “京剧进校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制作成纪录片在全国播放推广,文登也由此被确定为全国京剧进校园典型。 如今,京剧知识已经编入小学生教材,并且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周培发也先后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威海市“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 莫道桑榆晚 夕阳更灿烂 2008年,成立“文登市关工委艺术团”,周培发任团长。这个团有20多名成员,基本上是艺术团的退休老演员,他们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主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为青少年和社会大众送去精神食粮。 2008年,在山东省迎奥运暨山东省老年艺术节上,文登关工委艺术团代表威海市参演节目京胡独奏《迎春》获得一等奖;2013年,在文登申报全国长寿之乡的活动中,关工委艺术团编排了一台以反映文登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挥正能量,关心下一代,欢欣鼓舞长寿百年”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向上级汇报演出,并拍片上报,为文登争创全国第13个“长寿之乡”增添了光彩;2015年,在第四届山东省银龄风采艺术大赛中,关工委艺术团代表威海老龄办参赛节目,获得器乐类,戏曲类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 2015年以来,由文登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快乐文登送戏下乡》演出过程中,27个演出团体参加汇演,关工委艺术团年年名列第一。2016年8月关工委艺术团川剧变脸演员张传磊,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在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首届中非艺术节演出中,荣获《中非艺术节》金奖。2017年9月27日关工委艺术团代表威海市老干部局参加由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全省老干部艺术节汇演,演出现代吕剧《一个钱包》荣获金奖。2017年10月9日开始,利用学校校本课时间,历时三个月,文登关工委艺术团走进全区中小学《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40场,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8年文登区关工委决定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中心》和两个培训试验点,关工委艺术团派周培发、著名京剧演员沈希凤、国家一级演员于艳英、国家二级演员田峰,四位专家任试验点培训教师。 虽然70挂零,但艺术,永远是周培发的生命;他的激情,永远在文登的演艺舞台上绽放! (陈强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