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康玉静第一次见到资助自己的李玉坤后激动不已。(资料片) 李玉坤,文登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20多年如一日,硬是把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街道扫成了样板街;她每个月工资很少,却帮27个孩子圆了求学梦。 3月7日,李玉坤高兴地告诉记者,她资助的孩子康玉静刚刚参加工作,前不久专门寄来了1000元钱,主动要求接过“助学接力棒”。 最难扫的街道成了样板街 3月7日凌晨4时许,外面虽然还漆黑一片,但李玉坤已经推着三轮车走出家门。抵达负责清扫的步行街后,她停好三轮车挥舞起大扫帚开始清扫起来。 当日下午1时许,记者在步行街大老远就看到穿着橘红色环卫服装的李玉坤,当时她正提着自制的垃圾袋,穿梭在人群中捡拾路面上的竹签、塑料袋、果皮等垃圾。一会儿,垃圾袋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李玉坤告诉记者,她当环卫工已经22年了,虽然这是一份大家看起来又脏又累的活,但是她很满足,也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是她资助孩子的重要经济来源。 22年来,她每天要清扫20个来回,一个月要磨光两把扫帚,半年要穿坏10双布鞋,她把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街道扫成了样板街。 资助27个孩子圆了求学梦 2006年记者第一次采访李玉坤时,她资助着两个孩子,而在此后的6年里,有15个孩子在她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仍有12个孩子在接受着他的资助。 资助的每个孩子的名字、就读的年级、家庭住址、学习情况,在她的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李玉坤才道出了自己资助孩子求学的真实情况。 李玉坤说,以前,和孩子们沟通一直靠的是书信,现在主要是电话,有时候还能在女儿的帮助下,和他们通过网络见面,每次听到孩子们告诉的好消息时,她总会跟着高兴好长时间,在她看来,这些孩子能够上得起学很重要,孩子们有出息更重要。 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需要资助的孩子的信息,李玉坤专门订了一份《威海晚报》,几年下来,和她保持着常年资助关系的孩子已经增至27个。李玉坤说,现在他资助的这12个孩子里,从小学到大学的都有,每年她都会给他们汇去1000元钱。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她要捐出12000元钱,除此之外,把给孩子们邮去的衣服、生活用品加到一起,起码每年资助这些孩子要支出两万多元,而她的月工资却刚过千元,剩下的那部分则主要是靠下班后捡拾废品贴补。 在李玉坤家的院子里,总是堆满了分好类的各种废品,这么多年来,她除了扫街,剩余的时间几乎全都和废品打交道。 参加工作的受助者当起“接班人” “阿姨,我给您邮1000元钱过去,您收到了告诉我一声。”春节前,李玉坤资助的女孩康玉静给她打来电话,刚刚在杭州参加工作的康玉静在嘱咐李玉坤注意身体的同时,道出了一番让李玉坤十分欣慰的话,她要李玉坤以后不要那么累,以后她资助的那些孩子由她来资助,她来“接班”。 李玉坤说,听到孩子能够有这个想法,她特别开心,孩子邮给她的钱她会攒起来,以孩子的名义资助给更多的孩子。 李玉坤告诉记者,目前她大女儿主动承担起了帮她给垃圾分类的活儿,并搬过来照顾她的生活,保证她能吃上热乎饭;好心人还给她送来了三轮车,至今她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单位给她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险……她已经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就想帮着更多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