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16年11月出生于文登市文登营镇张皮村。曾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张玉华先后在文登县立第一小学和荣成师范读书。在师范读书时,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演讲股长,县委书记将他列为党员发展对象。1935年4月,他在文登县后埠岭小学任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党支书负责特委联络站工作。以后党组织先后安排他在文登营小学任支部书记、大水泊河北村小学当夜校教员,以小学教员合法身份秘密投入天福山起义的准备工作。1937年12月24日参加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张玉华任第1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抗日战争时期,张玉华历任“三军”第1大队政委、第61团第1营政委、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5支队第63团政委、第15团第1营教导员、第63团第3营教导员。先后参加了胶东抗日第一仗——雷神庙战斗,战斗中张玉华机智英勇,毙伤敌人6人,受到中共胶东特委和“三军”军政委员会通令嘉奖,获得战斗奖章1枚。1940年,张玉华奉命率部转战鲁南,在抗大1分校毕业后,历任山东纵队特务1团政委、第1旅第3团政委、鲁中军区后勤处政委。此间他参加了侍郎宅攻坚战、苏家崮突围战、仙姑顶突围战、马牧池反击战,都获得了胜利。在山东作战期间,张玉华3次负伤,其中一次一颗子弹打进他的腹腔,弹丸至今留在体内。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玉华任山东人民解放军第3纵某部后勤处政委,1945年10月率部进入东北。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第8旅第22团政委,先后参加辽河战役、辽阳战役、本溪战役、四平战役,接着参加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中,张玉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第8师政治部主任,所部首先攻克义县,歼敌4700余人。后与友邻部队一起攻克锦州城,歼敌8255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张玉华所在第3纵队第8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胜利完成对平津两股敌人实行战役分割任务后,整编为第40军119师,迅速挥师南下,在湖南对国民党军白崇禧部队进行追击,参加衡宝战役,击溃“湘粤联合弧形防线”,投入两广追击战,追击21个昼夜,行程2500余里,歼敌2800余人。 1950年1月,张玉华任第40军第118师政委,率部参加解放海南战役。他随主攻部队一起登陆,是当时第一批登陆的第40军内唯一的师政委。第118师登陆后,东进澄迈,驰援美亭,攻占海口,协同兄弟部队作战攻下榆林、三亚,海南岛于5月1日全境获得解放。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第40军未及休整即开赴东北,参加组建东北边防军,以保卫东北的安全和在必要时支援朝鲜战争。随着朝鲜战争形势的恶化,第40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梯队入朝参战,10月25日清晨在温井两水洞地区全歼李伪军的一个加强营,毙伤俘敌486人,并生擒美军顾问1人。党中央把118师打胜第一仗的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118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第一批出国的部队,是打胜出国第一仗的部队,是连续参加5次战役的部队,是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部队。 第40军回国驻锦州,隶属东北军区(后改编为沈阳军区)。不久张玉华改做炮兵工作,历任第40军副军长兼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副政委、政委。 1967年8月调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1年3月当选为湖北省委书记。1977年8月当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1979年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1980年12月调任南京军区副政委。 1964年张玉华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6年11月离职休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