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日军进犯山东。不久,德州、平原、禹城,济阳相继失陷,山东告急。10月,中共山东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会后,山东省委派林一山,张加洛等一批共产党员到胶东;根据国共谈判达成释放政治犯的决议,被国民党关押在监狱里的共产党员理琪、宋澄、邹恒禄等出狱后,也被省委派来胶东。这些人到胶东后,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12月15日,理琪从济南来到胶东特委驻地—-文登县沟于家村,当晚召开特委扩大会,传达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群众起义,在胶东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决定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
天福山位于文,荣、威三县区交界附近,山虽不高,但众山拱卫,林深树茂,易守难攻。23日夜,理琪等胶东特委领导人登上天福山,在玉皇庙内再次研究天亮后的具体行动。拂晓,于得水等带领昆嵛山游击队30余人登上天福山。天亮后,参加起义的其他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40余人全部到齐。日出时,起义仪式在庙前广场举行。理琪首先代表特委做起义动员,并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最后特委决定张修己、张修竹留在沟于家村作联络,理琪、吕志恒、林一山等主要负责人继续分头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其余参加起义的人员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分3个中队,共60人左右。
25日,三军一大队在于得水、宋澄的带领下,由沟于家村出发,西上文登、牟平边界进行武装宣传。先后在西字城、驾山、洪水澜、山马刘、杨格庄,道北店,白鹿店、岭西,郝家庄、四甲,车门夼、杨里、殿后(属牟平)、截山、米山等16个村庄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团结一致,抗日救国。
12月31日,当三军一大队到达岭上村时,突然遭到国民党文登县县长李毓英带领的五六百人的包围。三军一大队晓以民族大义,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双方停止射击,李提出同三军谈判。这时,宋澄挺身而出,只身前往。但是,李毓英背信弃义,逮捕宋澄,并继续袭击三军一大队。一大队又有28名战士被捕,其余人员在于得水带领下突出重围。
“岭上事件”以后,胶东特委一面向国民党文登县政府提出严正抗议,一面补充人枪,扩大起义队伍。 •
1938年1月上旬,林一山持山东省学联、省民先队队部写给李紫辉,介绍孙明光(时改名王明光)与她接民先关系的信,至威海找到孙明光及民先队员孙端夫、袁时若、赵野民,周军需官、郝道逵等,由孙明光介绍与其胞兄、国民党威海卫行政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相识,商谈抗日大计。上旬末,林一山将威海形势向特委汇报,理琪等认为时机难得,确定“利用矛盾、发展统战、壮大自己”的方针,依靠民先队员、团结海军教导队、孤立郑维屏等反动势力,发动威海起义。遂与林一山调换工作,由林去背眼发动群众,建立新的根据地,理琪亲赴威海组织起义。15日凌晨,参加起义的文登,威海方面的中共党员、威海民先队员及部分学生、农民100余人,分别从文登县大水泊、沟于家和威海郊区的羊亭等地赶来,同威海卫市区人员汇合。此时,理琪与孙玺凤谈判成功,取得仓库100多支枪及其他军用物资,武装了起义人员。16日晨,起义部队护送孙玺凤登船离威,然后在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院内召开大会,理琪发表讲话,分析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号召大家到农村去发动组织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当日下午,起义部队向沟于家转移,次日晨到达,编入三军一大队。起义队伍迅猛壮大,震慑了国民党文登县政府,李毓英被迫于16日释放在“岭上事件”中逮捕的宋澄等人(其中王洪、邢京昌,隋原清3人是国民党县政府通缉的“一一•四”暴动成员,已被杀害)。李毓英于当日畏罪逃跑。1月19日,胶东军政委员会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在大水泊成立。同日,在中共荣成县委领导下,民先队员林乎加带领埠柳乡校起义的30多人枪到大水泊编入三军序列。2月1日,文登县黄山抗日救国会领导人朱志洪、王明光,王本贤组织100余人的黄山大队编入三军,称第四十一大队。2月11日,中共党员王斌(刘国柱)组织100多人在伟德山主峰古迹顶起义,编为三军第八大队。起义队伍遂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二两个大队和1个特务队,共300余人。第一大队大队长孙端夫,政委宋澄;第二大队大队长于琅(火+良),不久改任于得水,政委林乎加;特务队队长杜梓林。
为了扩大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影响,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中共胶东特委决定三军西进蓬,黄,掖等地活动。2月7日,理琪率领三军主力,自大水泊西进牟平县崔家口(今属文登市),同时在大水泊设三军留守处。此时,宋竹庭、贺致平、王亮、柏希斌等策动育黎乡农学校(今属乳山县)乡丁举义,成立三军第五大队,也汇集到崔家口。2月13日拂晓,理琪、林一山、宋澄等率第一大队和特务队大部分人员攻下牟平城,俘伪县长以下100余人。上午10时许,“三军”撤出牟平城。11时许,理琪等负责人和特务队20余人在城南雷神庙开会,遭到从烟台赶来的日军包围,双方激战至黄昏。在友军张建勋部策应下,日军被迫撤退。战斗中,理琪和特务队长杜梓林等英勇牺牲。
雷神庙战斗,三军指战员迎击数倍于己的日军,经8小激战,毙、伤日军50余人,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
4月底,三军主力到达蓬、黄、掖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这支抗日武装后来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十五团、六十一团和六十三团,成为胶东人民武装的基础。此后,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四十一、三十一、三十二等4个野战军,为抗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